首页 >> 林地小檗

如何留住世界遗产中的那抹绿色黄花鸢尾

新昌农业网 2022-07-22 09:46:09

如何留住世界遗产中的那抹绿色

重庆武隆景区修建电梯,破坏了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9月21日消息:“植物与植被是众多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文化的保护也不能从世界遗产的保护框架中割裂开来。”从事古生物学、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孙克勤说。

植物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人类对待植物营造的生态环境的选择和保护。早期的文明大多产生于植被良好的河谷地带,如尼罗河谷底、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人类对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植物的选择,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最早依靠采摘花果为生,渐渐地认识到不同类型花果在颜色、性状、口味等方面差别很大,人类由此开始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有特定用途的植物,农业由此而产生。农业的产生,使得人类由原来的游荡状态开始走向定居,城市文明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地球表面有复杂多样的气候,与之相适应,植被和森林类型也多彩多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些留存至今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区域,成为自然界和历史留给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孙克勤指出,在全世界188处自然遗产中,国家公园90处,以森林和植物为主体的自然遗产22处,两者之和约占世界自然遗产的60%。世界遗产尤其是自然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事实上就是植物文化发掘和保护的重要方面。

科学研究表明,印度尼西亚、非洲中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作用重大,一定程度上讲,是直接关系全人类生存的植物系统。对这些地区的保护,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的东亚季风气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多是荒漠,而我国东部则有茂密的亚热带森林。但东部地区历来是我国的经济腹地,人类活动非常强烈,虽然人和植物之间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大量文化成果,但原始的亚热带森林所剩无几,一些珍贵的植物种类,在没有被科学记录之前,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对这些植物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谈到当前我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的现状与发展时,孙克勤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的防灾、减灾和控灾系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些世界自然遗产地建立了以景区卫星遥感监测、景区容量监测等尖端科技监管系统为代表的科技监管体系,实现了对遗产地土地利用、建设、生态环境、火警突发、自然灾害、游览秩序等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动态监测,实现遗产监测预警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遗产地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水平,为保护世界遗产开创了新局面。

例如,九寨沟建立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在重要景点、道路险要路段、防火高危区等共90多个点位进行实时监控;监管信息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景区内的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和景区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特别是核心景区开发建设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2006年2月,武夷山成立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开始对遗产地的大气、水质、生物、噪声、古迹等进行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图,对遗产地范围内的动态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为保护武夷山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筑起一道科学平台。

2011年7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在北京成立。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开展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从空间角度为全球遗产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的方法与决策支持,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领域,必将在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正在向多元化、科技化和综合化发展,但其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地质灾害、生态危机、旅游开发、经济建设、保护经费、遗产教育等。孙克勤认为,目前国内的很多世界遗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商业化的趋势,例如,有些遗产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在遗产项目中大肆兴建楼堂馆所、索道或电梯,这对于保持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曾经考察过众多国外世界遗产的孙克勤,对于印度泰姬陵的一个细节有极深的印象,那就是在整个泰姬陵中,几乎看不到一根裸露在外的电线,就更不用说经常在国内景区中看到的林立的电线杆了。

孙克勤说:“国外的很多世界遗产都非常重视其原貌的展现,在遗产地范围中,不但没有纪念品销售,就连一瓶水可能都买不到。而一条索道、一部电梯的修建,无疑会对遗产地内的植被、生态乃至整体原貌造成损害,希望今后在我们的世界遗产保护理念中,少一些人为色彩,多一些绿色生态。”?

30吨屏显液压万能试验机

弹簧扭转试验机

钢丝绳拉力机

发动机总成扭转疲劳试验机

微机控制井盖压力试验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