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异叶忍冬

2016年稻谷托市价调整趋于保守络石

新昌农业网 2022-07-11 19:43:06

2016年稻谷托市价调整趋于保守

摘要: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6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

2月3日下午,发改委网站上的一则通知打乱了人们等待过节的节奏。中央一号文件刚刚发布继续实行小麦、稻谷最低保护价政策,新年度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就悄然下发。2016年中晚籼稻和粳稻继续保持每50公斤138元和155元的价格,而早稻最低收购价每斤下调了2分钱。

这是自托市价政策实行以来第一次下调最低收购价。一次下调打破了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但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稻谷市场来讲,只能是杯水车薪,蚍蜉撼树。稻谷托市价已经上调到了天花板,是早该掉一掉了。

从2010年开始,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连年上调,国内大米价格水涨船高,逐渐和国际米价拉开距离,到2015年已经甩出国际米价好几条街。被人为抬高的价格扭曲了稻米市场,眼光精明的生意人看到了国内外悬殊价差的商机,开始大举进口甚至走私。

稻谷最低收购价不断上调的结果,虽然保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可是农民并没有因此发家致富。相反的,大米加工企业苦不堪言,生产成本连年增加,但终端消费市场并不买帐,随之而来的,就是“稻强米弱”。大米加工企业的生产利润被严重挤占,整个行业都深陷在这个寒冬里。

由于稻谷产量连续几年供大于求,托市政策持续,粮库放开收购,粮库仓容紧张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东南亚低价大米大肆流入的冲击下,国内稻谷市场可谓腹背受敌。2011年开始,轮换出库稻谷则意味着亏损,国有粮库从每吨亏损几十块到几百块,终于还是扛不住了。

在所有的稻谷品种中,早籼稻是亏损最多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品种。除了上面的一些原因,还有些更深的问题没有摆出来。早籼稻曾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也曾经让我们的父辈们扛过了一段艰苦的时光。可是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种业的发展,更多品种优良,口感不错的稻谷品种逐渐占据了人们的餐桌,早籼稻只能退居到角落,成为米粉、雪饼等食品加工业用粮的主要品种,已经很少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由于具有耐储存的特性,早籼稻直到现在依然是主要的储备用粮,开放的托市收购促使农民大量种植,而低廉的种植成本也是早籼稻仍然拥有广阔种植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惠及农村、农民、企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可是这次,政策迈出的这一步太小了。

早籼稻年产3300万吨左右,是一个算不上主粮的品种,占据稻谷总产不足16%。微微下调2分/斤,既无法左右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又无法向市场释放一个明确的改革信号,又不能解救企业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调与不调,又有什么区别呢?

笔者妄言,早籼稻下调至每50斤130元,中晚籼稻132,粳稻150,都不一定能挽救稻谷市场,对着这2分钱,你我是不是都只有一句“呵呵”。

让市场来决定价格,给予农民补贴,与国际价格接轨,鼓励扩大结构调整,摆出政策应有的姿态,才能给国内稻谷市场带来一线生机。

看完发改委网站的这个新闻,笔者感慨万千,稻谷市场之困,始作俑者正是这看的见的政策之手。

鸡苗运输车厂家

西门子触摸屏回收

LED显示屏回收

棉布袋厂家

翅片管

友情链接